查看原文
其他

盐田19.5公里海滨栈道灾后重建 - 海鲜街段

译地设计 eLandscript译地设计
2024-08-31


盐田海滨栈道海鲜街段毗邻盐田港,是该区域较繁华的商业街区,亦在山竹台风期间遭受严重破坏。译地将设计任务视为重塑盐田港滨海形象的机遇,愿景将此处打造成集骑行休闲于一体的海滨长廊。




「 海鲜街段 」


▲ 海鲜街段平面图


▲ 大梅沙段重建前后航拍




护栏底部为模块化混凝土组合而成,顶部栏杆则以不锈钢和木质扶手组成。长廊另一面为了解决高差问题,设计了以模块化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景墙,呼应海滨生活的动感。部分较宽阔路段设有下沉区域,提供更近水的海岸体验。





抬高的海堤,双排桩的结构结合模块化的混凝土防浪坎,能够满足抵御17级台风灾害的防灾标准。被拓宽的海堤顶部,增加廊架和街道家具,成为舒适的开放空间。





沿路设有两种休憩区,分别为廊架闲坐区和观海吧凳区。廊架闲坐区靠近车行道,廊架上种植攀爬植物,提供绿色屏障增加长廊围合感。观海吧凳区靠近海边,为观海休闲提供最佳位置,凳旁金属板为盐田英文简称”YT”的打孔图案,增添当地个性。植物设计以南国风情为主,沿路种植海枣类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,将海鲜街海滨塑造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 


▲ 游客们在海滨步道上骑行、散步、聊天,享受都市的滨水生活




竣工后向市民开放的海鲜街步道,游客不仅能够在此近距离观赏到圳极具标志性的盐田港,还能远眺香港连绵的群山。设计缝合了城市商业街区与海岸线,随着海滨栈道重建工程的逐步完工,曾经被台风摧毁的滨海空间焕发新生。





我们认为这个重建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,去探讨一个长久的议题:面对自然的力量,人类应该采取抵御还是顺从的姿态?本项目的回应是在场地上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——在保护人类居所免受自然灾难冲击同时,保持一种可持续的对土地和生态资源的利用——这也是一个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的重要策略。

我们发现这样动态平衡的根本,是人类在场地上进行的活动,不管是社群的或者个体的,商业的或者文化的,运动的或者休闲的——这些多样的都市生活带来的活力,才能够真正的以动态的方式出现,去缝合城市与海滨空间,创造出有参与性、有弹性的滨水景观。




「 大梅沙段 」





项目地点:中国 深圳

业主单位:深圳市盐田区工务署

代建单位:华润置地城市运营管理(深圳)有限公司

摄影版权:曾天培建筑摄影、香港译地、深圳蕾奥

总体概念方案及扩初设计:香港译地

设计联合体:深圳蕾奥规划设计(规划和概念方案提供支持、部分初设、施工图设计)

设计联合体:中交水运(水工、结构、护坡及海事)




eLandscript 译地事务所有限公司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eLandscript译地设计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